2018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迎來寒冬,結束了4G通信紅利帶來的連續4年增長,整機出貨量迎來2連降,行業產業鏈將至冰點,a-si手機面板企業生存環境更是苦不堪言,面對即將到來的5G通信時代,能否像4G一樣,給a-si面板企業帶來一次新的生機,面板企業在應對當前挑戰及迎接未來5G通信機遇時必須做好戰略轉型的準備。
【關鍵詞】5G;手機;a-si;消費品市場;戰略轉型
手機及平板消費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結構性的洗牌,隨著大眾消費水平提升,消費平板及手機換機時間延長,全球手機市場需求低迷,2018年Q4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9.7%,上下游產業鏈面臨嚴酷考驗:創新點單一乏力、激烈的價格戰、不斷高企的庫存,整個行業都在負重前行,即將到來的5G時代無疑能給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推動整個行業進行戰略轉型及升級。
一、國內手機行業生存現狀
國內手機消費品市場在2018年已經完成洗牌,終端品牌市場已經從多元化競爭轉為以H/M/O/V為代表的“寡頭市場”,品牌集中性明顯,排名前四的品牌商份額占到整個市場的90%以上,白牌手機百家爭鳴的時代結束,更多中小整機制造企業轉向與品牌手機合作整機代工或合作品牌中低端外研項目,終端就此格局形成。由此也帶來了整個行業產業鏈的格局變化,品牌商在資源分配上更具有話語權,以屏企為首的供應體系都僅僅抓牢品牌商,或跟隨品牌商開發更高端的機型:柔性全面屏,超窄邊框,屏下指紋等技術迅速布局,或在低端產品上展開激烈的價格爭奪,競爭日趨加劇,部分屏企成本已無法為繼,陸續關停。
從國內手機的產品需求來看,出貨量更多的集中在1000-2000元的中低端機型(份額在40%)及3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機型(份額23%),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在中高端機型上,國內品牌商目前紛紛推出雙旗艦機型,最新技術及炫酷外觀引領消費潮流:最新處理器+OLED屏幕+萊卡三攝,產業鏈也在緊緊跟隨技術升級,免遭淘汰。在低端機型上主要關注性價比,品牌商成本訴求強烈,倒逼產業鏈整體降低成本,提升良率及供應能力。特別是對處于產業鏈中游的a-si面板企業,諸多材料的采購價格的控制權牢牢把握在品牌商手中,議價空間被極度壓縮,生存空間日益變窄。另一方面,產能過剩也是面板企業面臨的另一個挑戰,當前剛性OLED及LTPS產能逐漸釋放,供過于求明顯,為保證產能嫁動,不斷向下擠壓a-si市場,a-si面板企業生存環境極度惡劣。為突破現有的局面,必須尋求轉型升級之路。
二、5G布局,確定性機遇
2014年三大運營商4G網絡布局完成,如果說2G、3G通信對于人類信息化發展的影響微不足道的話,那么4G通信的到來卻給人類帶來了真正的自由溝通,并徹底地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或者社會形態。
可以想象,5G通信時代的到來對對整個社會又會引起怎樣的變革,它將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是整合無線連接、計算和云的產業革命,將會把云端的商機帶到無線領域和各大垂直行業,賦能并倍數放大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環境和社會效益。5G時代的到來,將助推目前的新興技術,將當前還處于萌芽階段的技術推向實際:無人駕駛、智慧家居、智慧醫療、ARVR都將真正的來到人們身邊。同樣的,作為各種新興技術、物聯網中樞載體的手機來說,5G的到來也將會是“確定性機遇”??梢灶A想的就是隨之而來的換機潮,從歷史數據來看,4G布局完成之后的換機潮,搭載互聯網+的風口,使得2014年-2017年手機市場連續4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僅2014年國內智能手機銷量增長20%,從而推動從運營商到品牌商再到各大面板廠迎來了一個盈利高潮。
當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正處于自4G通信開始后的最低谷,為了扭轉這個局面,各大運營商及手機品牌商都在積極推動5G基站的布局,希望5G通信能給手機行業、物聯網行業帶來下一個風口。17年6月中國移動首個5G預商務測試基站落地廣州,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緊隨其后,預計隨5G基帶在2018年年底量產,2020年5G將正式開始商用,2021年將全面進入大眾生活,各大品牌商對5G手機的研發已經在暗中發力,隨之而來的將是從品牌商到整個產業鏈的格局調整。5G通信帶來高速率,低延時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功耗的上升,因此競爭的核心也在于產業鏈硬件的升級:響應更迅速的芯片、續航能力更強的電池,功耗更低、更薄的屏幕去支持。品牌商將率先推出旗艦機型搭載5G技術,因此對于屏幕的選擇更優先采用OLED面板,這將使OLED及LTPS差產能趨于緊張,同時中低端手機5G的跟隨及換機,也會讓a-si面板企業在迎來一個春天,讓目前正處于垂死掙扎的a-si面板企業得以喘息,在積極布局5G的同時,思考下一步的戰略轉型。
三、a-si面板企業戰略轉型策略
如上所述,a-si手機面板企業正同時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應當如何應對挑戰,同時把握住機會逆勢而上,是在企業戰略轉型中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當前a-si面板企業增面臨行業寒冬,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終止了連續4年增長,時長持續走低,OLED、LTPS價格下探對a-si產能的擠壓,更是雪上加霜,面對頹勢,策略轉型勢在必行,必須由傳統的產能緊張時候優先對應品牌客戶,產能趨緩時用白牌作為產能補充的思路中轉變出來,形成一個手機市場,物聯網+齊頭并進,綁定客戶項目,非手機項目作為產能補充的方式邁進,打造一個更加優化的結構模型。首先對于現有手機市場,依然積極探索與品牌商的合作,綁定品牌商自主研發的海量項目,共同進行新技術開發,如全面屏、超窄邊框、開孔技術、屏下指紋等,跟進當下消費者的痛點,緊跟新技術,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企業內部仍然要深挖內功,提質增效,不斷提升抓項目的能力,提高新產品導入量產的速度,幫助品牌客戶搶占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產品良品率,加大議價能力,為品牌商在中低端機型上提供極致性價比的產品,幫助品牌商在中低端手機市場的價格戰中取得主動地位;其次不能放棄品牌外研市場及方案商項目,目前國內手機市場趨于飽和,但海外市場(東南亞、非洲及拉美)智能機普及率不高,仍有大量空白地可進攻,目前國內很多方案商企業在開拓這部分市場,且這部分市場多屬于中低端手機需求爆發增長點,未來可期。第三,5G時代到來,不僅僅帶來的是通信及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更重要的是將引來物聯網的爆發式增長,將對大眾的生活、工作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新興細分市場將迎來一個蓬勃的發展周期:智能穿戴、車載、智慧醫療、智能家居等領域將形成以手機為中樞的物聯網,面板企業也需要緊緊把握住這次物聯網的風口,積極向細分市場領域探索,尋求與行業內知名物聯網企業、智慧企業合作機會,抓牢項目,為客戶進行定制化涉及,一對一綁定,形成多項目開花的結構,作為手機市場波動的補充,形成一個穩定的產品結構,抵御市場風險。